在現代化工業的生產過程中,可靠的螺栓連接和可信賴的擰緊工具是至關重要的。在生產之前,不僅要對擰緊工具進行標定和認證,而且在使用過程中也必須反復檢測,以此來實現最佳的擰緊效果和標準。螺紋副扭矩的控制, 直接關聯整車的質量和運行可靠性。影響裝配扭矩的因素有很多:螺紋件的材料、直徑, 螺紋的表面粗糙度, 螺栓(母)和連接件接觸面的摩擦系數, 擰緊工具的精度、轉速, 擰緊工藝順序等都對最終扭矩結果有著重要的影響。除此以外, 螺紋副聯接件的狀態, 也對最終扭矩的形成有著關鍵的作用。
螺紋副連接件的狀態, 根據對扭矩的影響分為軟連接和硬連接。
軟連接是指螺紋副連接件自身材質較軟或連接件中間夾有橡膠件等彈性材料, 擰緊時, 在螺紋副達到貼合點后需要繼續旋轉324°以上才能達到目標扭矩, 擰緊后扭矩存在衰減。比如車燈帶有橡膠墊的螺釘擰緊就屬于軟連接。
硬連接是指連接件硬度大、剛性、結合面光滑且貼合度高, 擰緊時, 螺紋副達到貼合點后需要繼續旋轉27°以下就能達到目標扭矩, 擰緊后, 扭矩有可能呈現反沖(過擰緊)現象。比如發動機缸體這種金屬與金屬的聯接就屬于硬連接 。
ISO5394:1994的標準是>720度,從ISO 5393:2017年開始,軟連接的判定條件變更為,從10%的目標扭矩到100%目標扭矩,角度變化不小于324的連接,等效于從0開始總旋轉角度不小于360度的連接同一個標準對于這個屬性的定義有差別變化,當然不同標準VDI/VDE 2647, 就是從目標扭矩50%到100%的角度,硬連接<30度,軟連接<360度,主要是角度計算起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