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秒、58秒、56秒、49秒、40秒……在造車新勢力中,一臺整車下線的速度越來越快,這背后離不開汽車制造中自動化裝配技術的快速發展,然而高度自動化的應用也帶來了各種技術挑戰。
特別是在焊裝車間,自動化程度也逐步趨于100%,但由于車身組件大且曲面多,受到工裝定位偏差或產品外殼的尺寸制造精度影響,導致螺栓孔位的一致性較差。此外,由于部分組件在焊接后位置會發生偏移,也會進一步加劇過孔和螺紋孔的偏差問題,導致產品擰緊失敗率高,從而影響產線節拍。
傳統方案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是通過2D相機進行定位識別,但空間識別角度會有偏差,且相機拍照不僅影響節拍和空間布局,調試周期也更長,硬件成本更高。此外,還有通過浮動機構帶動套筒和擰緊工具浮動的方式,但會導致整體結構復雜,成本增加的同時又增加了對機器人負載的需求。
浮動擰緊技術
浮動擰緊技術,通過特殊的套筒結構設計,可以實現套筒在一定范圍內具有浮動量,且浮動距離能夠根據避讓長度的變化自適應調節,相比傳統方案,套筒浮動技術更為簡單高效。
優勢一偏差補償,平穩入孔
在將螺釘送入過孔并擰緊過程中,套筒可以在徑向的一定范圍內浮動,進行定位偏差補償,通常允許的偏差范圍在0.5~2.5mm之內,解決了螺栓孔位和套筒不同心導致的入孔困難、擰緊數據不準等異常問題,從而提高螺栓擰緊的成功率。
優勢二設備節約,效率提升
浮動方案通過對套筒設備的本體結構進行優化,無需使用工業相機或浮動機構,不僅減少了前期設備調試工作,并避免裝配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問題排查費時且故障不清晰,從而提升自動化裝配的速度和準確性。此外還允許組件物料公差適當放開,降低對零件的精度要求,從而降低物料的制造成本。
應用場景 愈加豐富
浮動擰緊技術因能有效解決孔位定位偏差問題,在螺栓裝配領域擁有廣泛的需求和應用,適用于新能源汽車白車身、電池包、電機,以及發動機殼體等裝配場景應用,能進一步提高螺栓擰緊的質量和效率,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面對汽車制造業對高效、可靠的裝配技術需求,丹尼克爾持續深耕自動化裝配領域,致力于裝配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送料和擰緊技術,以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為多行業客戶提供更可靠的裝配擰緊解決方案。